S1 E7《犬之岛》:韦斯·安德森版的日本童话

这部电影由极具个人风格的美国导演韦斯·安德森(Wes Anderson)执导。大家可能对韦斯·安德森的强迫症般的摄影风格并不陌生,这部电影和他之前的作品类似:画面华丽浓郁、镜头对称、并且细节出彩。除了讨论韦斯·安德森的美学教条主义(并瞎编了Anderson Doctrine一词)。

Izzy批评了电影中日本元素的呈现。Izzy提到了主角“Atari”这个听起来很日本但却没有任何含义的名字所传达出来的西方人对日本似是而非的理解——反映出了在后殖民主义的框架下,即使在学界对此进行了多年反思,导演可能依旧缺乏文化敏感性。

在韦斯·安德森的世界里,日本是一个政治寓言的发生地。Afra认为,电影的结尾是以寓言故事的方式处理。另外,电影中的语言障碍是一个人为的文化隔阂,即使是导演故意为之,但它剥夺了观众去了解讲日语的人物向观众传达心理的权利,因此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并没有真正完整的人格。Ina则认为,即使电影的文化元素不那么让人满意,但是这仍旧是一部温情的如同小王子般的童话电影。在探险元素和温情主题中,这不失是一部能让人好好在大银幕前被感动的电影。

刁刁提到了电影里的文化挪用。文化本身就应该被反刍;不是因为韦斯安德森是白人就不能反刍东方文化。然而无论反刍者是谁,对于文化讨论的深度更是我们应当关注的。同时,刁刁引出了电影中很值得吐槽的性别问题,在几个不多的女性角色中,对女性角色的呈现是突出她们的软弱和性感:女研究员是个无法承受打击的弱鸡,小(母)狗豆蔻是个有大胸并且声音迷人的花瓶角色。至于交换Tracy,她是个当仁不让,一心拯救世界的白人救世主。

除此之外,我们还(过度)解读了犬之岛的后人类场景以及Megasaki (对应长崎Nagasaki) 这个城市的名字,是否在隐喻核战、海啸、核辐射后的日本。Daniel聊到了昭和时代晚期的日本精神,电影里“未来的Magasaki”是还原经济腾飞、创造科技神话的昭和晚期吗?以及“昭和”印象是日本的商品化的文化输出。Izzy认为日本昭和晚期的文化灿烂是不争的事实,一大批艺术家、思想家和文化人士塑造了一个独特的具有现代性的日本文化,那个时代对西方世界的文化反输出是他们努力的结果。

大家对这部电影怎么看?你是犬党还是猫党呢?